下班后的工作消息该不该回
上一期《奇葩说》的辩题,是“下班后的工作消息该不该回?”
这期节目,我建议所有打工人都看一遍。
从“分手要不要当面说?”的感情题,到“感兴趣的工作996,我该不该886?”的职场题。一般来说,《奇葩说》中的很多辩题,其实都反映了当代青年人的真实存在的困扰。
所以,“下班后工作消息该不该回?”这个问题反映出的是:当代的上班族们下班后的私人时间,已经开始被大规模地进攻。
01.
私人时间被工作消息侵占,是一种怎样的体验?通过一个普通北京职场人的故事,也许你就能感受到。
“虽然下班了,但心永远都是悬着的,因为随时可能有工作信息发来,感觉下班和上班也没什么区别。”
26岁的王奇(化名)是北京某K12教育公司的运营,在谈及自己工作的最大困扰时,他如是说到。
19年研究生毕业后,王奇先是进入了某知名新媒体平台做撰稿人。
2020年春天,新冠疫情的爆发意外地激发了远程办公和在线教育行业的爆发式增长。王奇也就在那个时候跳槽去了现在的公司。
目前,K12教育行业以工作压力大、加班多而闻名,王奇在入职之前也做足了心理准备。
在刚刚入职时,王奇适应的很快,早上10点上班、晚上8、9点下班的节奏,似乎与之前的媒体平台工作时间区别不大。
不过,随着自己上手的工作多了起来。虽然下班的时间还是8点、9点左右,但是王奇发现下班后,并不意味着工作的结束。只有当企业微信工作群里完全安静时,才是正式的收工。
下班后,企业微信工作群依然还是热闹的,甚至王奇发现,自己的领导们尤其喜欢在下班后发工作消息。
有时,是“微调”一下活动或商品页的文案;有时需要协调设计改一下图片;有时会要求看看活动的实时数据。
王奇不是不能理解领导们的需求,但是他不明白:为啥这些要求不能在上班的时候发。
leader发工作消息不分上班和下班,甚至也不分周中和周末。
在接收到这些消息时,王奇有时候刚刚下班坐上回家的地铁,有时正在吃晚饭,有时在和朋友打游戏,有时在和异地的女友视频。
但无论他在干啥,只要收到消息,意味着他必须要打断手头正在做的事,处理工作。
他也曾想过硬气一回,看见@他的消息也不回复。
但是他发现自己做不到,因为leader们的消息往往都是在工作群发,几乎所有的同事回复都很快;
而如果@他但是他没回复,同事甚至leader本人都会私聊他。该死的“已读”功能,让他没有办法装作没看见。
他说自己来这家公司马上快一年了,毫不夸张地说,每天下班甚至假期都要带着电脑,几乎是随时待命的状态,他完全不知道工作消息会在什么时候袭来。
哪怕是去年10月份,他请年假去上海看女朋友,两个人逛迪士尼时,他都背着电脑,并在排队“创·极速光轮”的时候,动手写了一段文案。
在王奇上高中时,学校食堂负责充值饭卡的阿姨每天晚上6点下班。只要时间到了,她能全然不顾排着大队充值的学生,潇洒离去。
过去王奇鄙视她,觉得她不负责任,现在的王奇却有点儿羡慕她。
02.
我们的私人生活时间是如何被压缩的?
现如今,饱受工作生活界限不清之困扰的年轻人,不止王奇一个。但是他们的经历和心态大多相似。
下班后袭来的工作消息,并不单单只是一条工作消息,它一定也伴随着需要处理的工作任务。
上一期的《奇葩说》以正方获胜而告终,这说明在起码在大多数人看来,下班后,回复工作消息是应该的。
相比思考辩题本身,我们更应该深思的是:为什么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会认为自己下班后的私人时间被工作侵染也无所谓?
结合今年年初,网民们对以互联网公司为代表的“996”、“大小周”等等工作制度的讨伐。
我发现,现如今的打工人们正在开始承受越来越长的工时和越大越大的压力,而变化并不是一朝一夕的。
普通的打工人们,就像温水中被煮的青蛙。
在距今约7、8年前,中国的移动互联网行业刚刚开始爆发时发展,创业潮一浪火过一浪。
在那时,无论在大厂,还是在小厂,每个从业者都是带着一股拼劲去工作的,大家对于加班这件事儿,并不抵触。
熬个夜、周末去个公司,跟一下项目或者活动的进度,都很正常的事。
甚至在某些互联网从业者的看来,按时上下班已经成了“不上进”、“没前途”的标志。
起码在5年前,我从事互联网相关行业的朋友们在说到“加班”时,语气和用词,都还带着一点儿自豪感。
同时,很多互联网公司薪资外的福利待遇也都相当不错:免费零食、加班餐、加班打车报销、公司健身房等等。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打工人们更愿意在公司多“待”一会儿。加班加得心甘情愿、其乐融融。
事情的转折点,是发生在部分互联网公司把员工日常加班的工作节奏,写进了工作制度里:也就是996、大小周等严重违反劳动法的工时制。
就像今年年初宣布全员大小周的某短视频平台,在声明中说:“因为70%的员工已经开始大小周了,所以我们开始全面大小周。”
翻译过来就是:都是你们自找的。真正可怜的,是那30%过着正常节奏生活的人了。
对于打工人们来说,最大的变化是:过去,你加班是你的个人选择问题,而现在呢?哪怕你因为身体原因、家庭原因等等不想工作那么久了,很抱歉,不行,你没得选。
从有选择,到没有选择,是质变。
当代打工人的工作时长已经在潜移默化之被拉长,并且,这个过程大概率是不可逆的。
想想你的工作是如何从965、变成996的,想想你的双休日是如何变成大小周的。
从某个公司、某个行业的个例,到过度加班的风气在整个社会蔓延开来。这背后的本质,其实是太多的打工人认为自己的时间和人生是可以被出卖的。
当你默认了下班后的工作消息应该回时,就意味着你出让了自己在工作之余,完全沉浸在自我生活中的权利。
无论你在做什么,一条工作消息都能把你从自己的世界中拉出,瞬间打回社畜的原型。
如果下班后,工作的消息该回、额外的工作该做。那么,下班后不回复的人被处罚,是不是合理呢?你的工资本来是买你8个小时的工时,现在变成买你24小时待命,这样也合理吗?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无论你有多大的不情愿,下班后,遇到工作消息,我们可能还是会很快回复。
可能是出于和同事之间的情分,可能是处于我们对工作的责任感,可能是因为我们对上司安排任务的无奈,但这并不意味着,回复是唯一的、且正确的选项。
有些事儿,是你主动选择去做的,或者是被逼迫着去做的。但是并不意味着,你不做这件事儿,就是错误的。
“该不该”和“要不要”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儿,该不该是价值上的判断,而“要不要”则是现实生活中的权衡。
而我们太容易把“要”当成“应该”,在这个不够好的世界中,寻找苟且的合理性。
但是,这个世界应该变得更好不是吗?选择适应的是同时,我们是不是也有选择改变的可能呢?
借用刘擎教授的话结束这篇文章: “这个世界应该让那些不好的选择消失。”认识到哪些选择是不好的,然后行动起来。